【汽车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园发展模式有哪些
汽车产业园发展现状
国内主要汽车主产区几乎都建立了汽车产业园区,如长春、上海、十堰、天津、南京、广州、景德镇、重庆、哈尔滨、沈阳、西安、芜湖等,被当地政府确认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已超过30个,是世界上汽车工业产业园区最多的国家。总体上看,这些园区模式、规模和集群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是以一个大型整车制造企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从国内范围看,就园区的总体功能和发展阶段而言,上海国际汽车城功能最齐全,已达到产业园区较高的发展阶段,是国内建设最好的园区。自主品牌型汽车产业园区的典型是芜湖和临海,分别以奇瑞和吉利公司为依托,他们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外资品牌型汽车产业园区的典型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和广州南沙区,分别以大众和丰田合资企业为依托。混合品牌的典型园区是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
汽车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1、开创型模式
开创型模式是指当地在汽车产业一片空白的条件下所建立起的汽车产业园区,即从无到有的产业发展过程,但建立一个汽车企业不属于建立汽车产业园区,而是指建立或引进一个大企业的同时,建立产业区的总体运营架构和体系。中国的西安市泾渭汽车产业园区、广州南沙汽车产业园区、北京顺义汽车产业园区等均属于此种模式。
2、拓展型模式
拓展型模式是指当地已经拥有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按照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律,重新拓展产业发展内涵与模式,构建汽车产业园区。中国的上海国际汽车城、长春的汽车产业开发区属于此种模式。
3、升级型模式
升级型模式是指当地汽车产业集群已经非常成熟,按照汽车产业生态化、创新网络化、品牌化、全球化的整合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产业内涵,提高产业空间竞争力。一般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区属于此种模式,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日本丰田汽车城、德国的沃尔夫斯堡汽车产业园区。
汽车产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定位较低,核心功能缺失,缺乏技术创新的平台体系
一方面,大多数城市将本地汽车产业园区定位为招商引资的贸易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城市过渡园区功能齐全,而不能结合本地实际建设和发展园区。汽车产业园区的核心功能包括3个方面:制造、研发和教育,而很多园区的核心功能缺失。特别以外资品牌主导的园区,基本上没有技术研发体系,技术创新平台仍是空白,按照根植性原理,这类地区的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集群化水平较低,创新网络尚未形成
从上述分析已经得知,中国80%以上的汽车产业园区集群化程度不发达,园区主要是制造环节企业物理上的“集结”或简单的空间集聚,而不是园区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集群”。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主研发系统、当地缺少汽车公共技术体系。这样必然造成创新网络难以形成,而创新网络是区域产业有效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园区发展的知识基础设施。
3、核心大企业及自主品牌规模较小
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区——长春园区核心大企业一汽集团2006年实现营业收入200.5亿美元,分别是底特律汽车产业区中的通用公司的9.67%,丰田汽车城中的丰田公司的9.79%,沃尔夫斯堡汽车产业区中的大众公司的15.15%。各园区自主品牌的规模均很小:品牌混合型园区,外资品牌绝大多数占主导甚至绝对主导地位,即便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内,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整车规模也低于外资品牌整车规模,2006年两者的营业收入比率为1:1.78。自主品牌型园区,芜湖是国内最大的园区,但其核心企业奇瑞公司的规模仍很小,2006年营业收入为211亿元,分别为通用、丰田、大众和现代公司的1.02%、1.03%、1.59%、3.16%。
本文地址: https://www.xsyiq.com/16830.html
网站内容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