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知识分享、信息发布平台-兴盛制造网 Email: 206027815@qq.com

地震中哪些机器人能参与应急救援 | 祈福九寨沟,我们跟你在一起

分类: 工业机器人 浏览量: 留言数: 3625

  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附近(北纬33.2度,东经103.88度)发生7.0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兰州、成都、重庆、绵阳、西安等地震感强烈。8月9日10时17分,再次发生4.8级地震。

  截至8.9号8:10分,九寨沟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75人受伤;被中断救援的K83线仍然不断有落石,救援无法进行。

  据媒体报导,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立即启动地震救援应急响应机制,目前四川消防总共出动车辆396台,官兵1108人,生命探测仪55台,搜救犬30只……

  在地震灾情来临之时,黄金48小时要尤其重视。如果救援现场灾情不稳定,伴发余震或者二次碎石坍塌这种情况,都会给救援人员和伤员带来二次伤害,所以采用地震救援机器人参与救援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些地震救援机器人。

  1、废墟搜救可变形机器人

blob.png

  这是一款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废墟搜救可变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进入废墟内部,利用自身携带的红外摄像机、声音传感器等将废墟里的图像、语音等信息实时传回后方空调,让救援人员通过废墟搜救可变形机器人及时了解废墟内的情况,做出正确的救援安排。

  据悉,废墟搜救可变形机器人已经参与多次地震搜救工作(2013年四川庐山地震等),有多次实战经验。

  2、无人机

blob.png

  由于无人机小巧、轻便、可低空作业,能有效克服地形、气流、气压带来的救援阻碍,可实时飞上高空,获取灾区实际受灾情况,道路情况,建筑被毁情况等,同时还能查看废墟中是否有生命存还,通过摄像机等传感器,实时将数据反馈给救援人员,正确部署救援任务。

  3、蛇形机器人

blob.png

  蛇形机器人是由日本东北大学等组成的团队研发而成,可通过本社空气太高配备摄像头的前端部分,穿越较高障碍物在废墟内部展开搜索,轻松掌握倒塌受损的房屋内部情况。但是目前这款蛇形机器人暂时还未实际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团队力争在3年后将其投入实际应用。

  4、履带式机器人

blob.png

  履带式机器人有点类似于坦克的下半部分,但他不是像坦克一样,带来破坏性,而是担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如图中所示,内置了一块独立空间,可在救援任务中将受伤的伤员放置其中,安全的运出灾区。此款机器人也是由日本研发,最大可称重110公斤的伤员。

  5、呼吸探测机器人

blob.png

  这款机器人的职责跟生命探测仪的职责类似,都是在救援工作中用来探测生命存在的仪器。呼吸探测机器人和孩子的玩具差不多,安有4个轮子、6个发动机和踏板,并且还配备一个机器手臂,用来传递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内置红外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用来感受伤员的呼吸和体温特征。

  6、Kinect地震救援机器人

blob.png

  Kinect地震救援机器人采用Kinect作为传感器,在地震中可以采集图像,发送给救援人员,帮助救援被困的伤员。

  7、无敌机器蟑螂

blob.png

  不管是飞机,还是水底的潜艇,其实都是模仿的动物。所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位仿生学教授发明了一款极其廉价但又十分坚固的机器昆虫——Dash。

  内置低分辨率照相机和wifi芯片,行动敏捷,每秒可以走1.5m,而且十分坚固。可以用于预算有限的救援行动。

  8、轮滑式机器人

blob.png

  轮式机器人可随意转换机械腿,用来检查地形以确定最佳的移动方式。在面对地震灾情的时候,倒塌的房屋、掉落的石块,轮式机器人相比踏板、支架,灵活性更加。

  地震救援机器人的传感器配备和功能:

blob.png

  接近与距离传感器主要有4种,分别为磁力式接近传感器、气压式接近传感器、红外式接近传感器和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各自的特点如下,可根据实际的救援场景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1)磁力式接近传感器:精度高,但仅能探测金属

  (2)气压式接近传感器:对起源清洁度要求高

  (3)红外式接近传感器:体积小,但实现过程复杂

  (4)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体积小、灵敏度高且适应环境能力好

  所以,面对地震灾情的时候,地震救援机器人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救援人员快速了解受灾情况以及伤员情况,帮助救灾人员快速部署相关的救援方针,争分夺秒的跟死神赛跑,把更多的伤员从死亡线上拉回。

  思岚科技同全国人民一起,为九寨沟祈福,平安就好!

本文地址: https://www.xsyiq.com/3625.html
网站内容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